鐵路部門一直都是國家運輸的大動脈,曾是鋼鐵,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的主力,一直置身於“黑貨”市場的發展。
近日,45箱滿載著1170噸棉花的79256次首趟集裝箱棉花特需專列從阿克蘇駛出,直奔4799公裏外的江蘇南通東站。
美元快付
鐵路部門一直都是國家運輸的大動脈,曾是鋼鐵,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的主力,一直置身於“黑貨”市場的發展。但是隨著我國零散貨物運量的逐年增加,為了適應市場的新常態,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,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,鐵路部門便推出了“特需專列”的惠民政策,為貨主“私人定製”發送各種“白貨”。
筆者獲悉,特需專列是針對客戶特殊需求量身定製的貨物運輸專列,實行客車化的開行模式。
此次棉花“搭”上了集裝箱的特需專列,就是在普通鐵路貨車棉花特需列車基礎上再次創新的運輸方式。一方麵,充分運用了特需專列定車次,定編組,定時間,定路線,定停站的“五定”運輸方式,一站直達,高效準時;另一方麵,充分發揮集裝箱運輸的優勢,大大減少傳統運輸方式中人力裝卸,搬運的次數,也可避免人為與自然因素造成貨物破損,丟失,減少經濟損失。同時節約了貨物包裝材料,簡化了貨運作業手續,減少了運營成本,降低了運輸費用。真正的實現了在運價,運到時限與安全性方麵滿足了客戶需求,實現了鐵企的雙贏。
這種為客戶定製的個性化物流運輸方案的特需列車,在運輸過程中集中調配人力,機具,對裝車,卸車等環節實行專人盯控,同時合理的安排機車與車輛的銜接,大大壓縮技術作業時間,為貨物的運輸搭建了“綠色通道”,真正的降低了社會物流的成本。鐵路部門從以運輸生產為中心變為以市場需求為中心,壓縮運輸期限,從坐等上門到主動營銷,竭盡全力的為貨主提供優質的服務,可以看出,總公司正在為實現鐵路供給側改革做著最大的努力。
從種棉專列到摘棉專列,再到如今的集裝箱運棉專列。鐵路部門的一條龍服務,在一步步創新中不斷的成長,更是鐵路主動對接市場,利用自身優勢占得先機,提高市場競爭力大膽嚐試的開始。此次集裝箱運輸棉花,就是典型的“私人訂製”,為鐵路貨運注入新鮮的血液。筆者相信,隨著鐵路貨運的不斷改革,新鮮血液的不斷流入,加上供給側東風的吹拂,鐵路部門必定會更上一層樓,給百姓帶來更多的驚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