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中央綜治辦、公安部、工信部、國土資源部、交通運輸部、安監總局等15部門決定,從現在起到2016年3月底,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開展危爆物品、寄遞物流清理整頓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。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強調,要深刻汲取教訓,堅持問題導向,緊緊抓住源頭管控、動態監管、規範管理等關鍵環節。
日前,中央綜治辦、公安部、工信部、國土資源部、交通運輸部、安監總局等15部門決定,從現在起到2016年3月底,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開展危爆物品、寄遞物流清理整頓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。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強調,要深刻汲取教訓,堅持問題導向,緊緊抓住源頭管控、動態監管、規範管理等關鍵環節。
無論“深刻汲取教訓”還是“堅持問題導向”,皆有所指。一個並不遙遠的案例是,前不久,柳城縣發生17起包裹爆炸事件,造成多人死亡。正因如此,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專項行動,足見中央消除公共安全風險隱患的決心。
這次專項行動持續時間長達近半年,絕非簡單的運動式治理,而是有嚴格而周密的製度設計。從媒體公開的簡略信息可知,除了全麵落實寄運物品先驗視後封箱的製度指望,也推出了實名製——寄遞物流活動實名登記,以及郵件快件X光機安檢製度等等。反思此前柳城區的爆炸事件,如果引入安檢製度,或將避免悲劇。
郭聲琨在部署中提到了楓橋經驗。稱“要堅持和發展‘楓橋經驗’,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,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新方法,切實把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當地、化解在萌芽狀態。”不少人或許對楓橋經驗並不熟稔,50多年前,發軔於浙江紹興的楓橋經驗,曾獲毛澤東批示,其核心就是發動和依靠群眾,就地化解矛盾,以維護社會長久治安。
今天重提楓橋經驗,確有必要。據統計,我國去年快遞共送出140億件,同比增長52%,躍居世界第一;全國單日最高處理快遞量超過1億件;中國快遞業務量6年漲了8倍,每年人均發送超過10件快遞……如此巨大的快遞量,單靠政府監管,不可能完全到位,不可能實現無盲區。為此,還得發動和依靠群眾。
發動和依靠群眾,不是撒手不管,而是通過製定製度不留安全隱患,通過落實製度消除安全隱患。比如實名製和安檢製度等相關製度如果被嚴格執行,勢必大大減少乃至杜絕問題包裹出現。
說到底,消除寄遞物流隱患不能等到事後才行動,而是須關口前置,提前介入,用一句常用的話就是從源頭抓起。抓住源頭管控、動態監管、規範管理等關鍵環節,以健全完善動態化安全監管機製、常態化隱患排查機製、全覆蓋安全責任體係為重點,就可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。其中,監管部門不可掉以輕心,不可屍位素餐,更不可故意放棄職守。比如應追問:是否真正努力實現對危爆物品、寄遞物流安全管理工作各環節的全麵覆蓋、無縫對接?
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,事故生命財產安全。當前,公共安全事件易發多發,這是不容回避的現實狀況。前不久,習近平就此強調:推進公共安全工作精細化、信息化、法治化,不斷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能力水平,有效防範、化解、管控各類風險,努力建設平安中國。每個人,每個部門都應該增強風險意識,別以為快遞安全離自己很遠,更別以為維護公告安全與自己無關。編織全方位、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,人民安居樂業、社會安定有序、國家長治久安才不是空話。